长春扑克牌定做供应商,靖宇扑克牌印刷基地的详细描述
2008年5月12日是难忘、揪心、沉痛的一天,一场突如其来的特大地震,瞬间摧毁了我们的美好家园,夺去了同胞的宝贵生命。历史不能忘记,不要惧怕灾害,全国同胞的关心和支持不能忘记,四年后的今天,为减轻各种自然灾害给人们带来的损失,从机关、部队、学校、工厂、社区都举办了预防自然灾害的演习,不只是电视、广播在宣传。5月12日这一天,中江扑克收藏爱好者钟标金利用小小的扑克,举行了一次“勿忘历史 牢记灾害‘5.12’”四周年个人扑克展,内容涉及有历史上的今天,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,2010年4月14日玉树大地震,2011年3月11日日本大地震,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地震海啸,2008年抗击冰雪灾害,2010年甘肃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,1998年8月抗洪抢险,以及地震应急消防、防空、防汛、建筑、、交通等方面的知识扑克50副。由于是图文并荗,很受大家的欢迎。参观者来自各个单位的、社区、学生、农民,还有专程从成都、重灾区都江堰来的群众,中江县广播电视台的记者也前来采访,当天中江综合新闻节目中播出,社会反映强烈,真是;小小扑克、大千世界、铭记历史、真实在现、传播文化、增长知识。
扑克印刷厂讲中国较早的纸牌
现代扑克是从多种多样的纸牌游戏演化而来,世界上较早出现的纸牌游戏是中国唐代的“叶子戏”,已得到各国历史学家的认同。因为纸牌只有树叶大小,故称叶子戏。关于叶子戏起源有许多版本的记载和传说。有唐代的天文学家张遂(一行和尚)发明说;晚唐年间名为“叶子”的妇女创造说;有叶子青创制说;还有汉代大将军韩信的军中传说……。目前国内外较早的关于“叶子戏”的文字记载在唐代《同昌公主传》:“韦氏诸宗,好为叶子戏。夜则公主以红琉璃盛光珠,令僧祁捧之堂中,而光明如昼焉。”为了玩“叶子戏”,公主竟让人掌上珍贵的“夜明珠”来照明,以通宵酣作,这反映出“叶子戏”在当时的吸引力。在唐代还有几种“叶子戏”著录,确凿地表明“叶子戏”在唐代中后期的时髦而有魅力。另外在唐朝的绘画中考古学家发现了纸牌游戏的画面,同时保留下来的历史文献也记载着一种叫做“叶子戏”的纸牌游戏。 唐代“叶子戏”究竟样?宋代大文学家欧阳修的《归田录》中曾记载:唐代书籍用卷轴展示不易,人们便用纸制为叶子状,上书以备检用的称谓、提要等。初的叶子只是文字记录的纸片,而初的“叶子戏”, 正是以玩骰子格中记录输赢数值的纸片构成的一种游戏,“以叶子写之”而得名。叶子戏以此为源头不断发展演变,逐步成为一种以文字和画面为主要内容的纸牌游戏。从唐代以来,叶子戏这一娱乐形式历经千百年来长盛不衰。唐代产生的叶子戏,到宋、元、明、清不仅未曾消失,反之在发展中得以延续。在我们收藏的清代藏品中记载着这样一段故事:雍正初年,状元及第的大臣王云锦有年正月初一同亲友在一起玩叶子戏,玩得忘乎所以,结果丢失了一叶,却么也找不到。第二天上朝,雍正问他初一晚上玩取乐,王云锦如实回答。雍正笑着说:“不欺暗室,真状元郎”。说着从袖中取出一叶,一看正是王云锦昨晚玩时丢失的那张。可见叶子戏在清代的魅力依然不减当年。有本《叶子戏原起》一书,列举了叶子戏的许多优点:说它“便宜挟以游,一也;灵活可思,二也;无弹棋坐隐之烦,三也;可容坐四人,四也;可以聚谈不厌,五也”。这也正是我们现代扑克的生动写照。当时的叶子戏有四十张牌,十张为一组,每组花色“以象四时”,也就是用代表“四季”的图案来画出纸牌花色。从门类、张数、花色及对牌义的解释看,叶子戏与现代扑克是何其相似。中国叶子戏作为人类较早的纸牌之戏,千百年来代代相传,不断发展和演变,衍生出了很多形态,也奠定了扑克游戏的根基。中西文化的相互交融,为现代扑克在中国的出现、延续和发展创造了条件,奠定了基础。